兒童精神科-自閉症
症狀與診斷
有很多家長一聽到自閉症便會撒手搖頭,竭力否認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症患者。事實上,自閉症也衹是一個臨床診斷的標籤,反映著孩童在某方面存在著發展上的問題。情況就像有些孩子數學比較差,或者語文比較差一樣,祇不過自閉症的孩子在社交和溝通方面比較困難。
什麼叫做自閉症?就是自我封閉的意思嗎?自閉症症狀一一拆解
有很多家長一聽到自閉症便會撒手搖頭,竭力否認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症患者。事實上,自閉症又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顧名思義,患者的症狀有嚴重有輕微,也會有不同的演繹方法。
對於醫療工作者而言,自閉症也衹是一個臨床診斷的標籤,反映著孩童在某方面存在著發展上的問題。情況就像有些孩子數學比較差,或者語文比較差一樣,祇不過自閉症的孩子在社交和溝通方面比較困難。一旦被診斷自閉症,天不會塌下來,最重要的是讓孩童得到適當的訓練,自閉症孩子跟正常孩子其實沒有多大分別。
自閉式孩子有以下特色:
他們的社交互動能力比較薄弱,即使跟同輩孩子相處,也經常表現得冷漠和被動。有的卻正好相反,表現得過分熱情和古怪。他們缺乏情感交流,也不太會跟人分享和聆聽。
他們的溝通能力也比較差,這包括非語言和語言上的溝通。他們眼神接觸欠奉,缺乏面部表情,需要時也不會也不懂使用手勢。他們用字也經常重複和單一,別人聽上去也總覺得怪怪的。
他們也比其他小朋友固執,經常過分堅持原則,缺乏彈性。例如堅持上學必經某一條路線,堅持物品必須放在某一個地方等等。當事情不如所願,便會激動非常大發脾氣。
自閉症的孩子也有重複行為和狹隘興趣的問題。學前的孩子喜歡排列物品、轉動車輪、重複背誦。他們的興趣偏向單一,但卻非常深入,而主題也是偏向可收集的事物(Collectibles),例如寵物小精靈、動植物、太空、恐龍、交通標記、巴士路線、地鐵路線等等。
他們的感官反應也跟一般孩子不一樣,有些感官比較敏感,有些則比較遲鈍。常見的例子有如對聲線相當敏感,稍為大聲一點便會發脾氣,或者對痛楚感覺遲鈍,間接造成經常咬手指或者撞頭的習慣。
事實上,我們身邊有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少自閉的特徵。但衹要這些特徵未有影響學習和生活,大多不需太過著緊。不過一旦對孩子或照顧者造成困擾,便有必要向專業人士求助。
懷疑孩子患上自閉症怎麼辦?在線兒童自閉症類群測驗幫到你
自閉症的徵狀通常在 3 歲前出現,徵狀會隨年齡增長而有所變化。以下是自閉症患者在三歲前表現的紅旗(red flag)症狀,家長請多加留意:
缺乏非語言溝通
甚少分享興趣
重複性動作和行為
缺乏恰當眼神交流
當直呼其名時缺乏反應
甚少表現得溫暖和快樂
奇怪和重複性的姿勢
要是懷疑孩子患上自閉症,家長可以嘗試做以下問卷。問卷只供參考和初步評估,若然對孩子是否還有自閉症有所懷疑,建議尋找專業人士提供意見。問卷問題如下,在線計分系統和答案分析請參考:
https://www.calconic.com/calculator-widgets/blank-calculator/62812095f54969002bcf6604?layouts=true
一眼就知是自閉兒?不要太過武斷!自閉症之外的其他可能性
自閉症的小朋友看起來木獨不善言談沒多朋友,不少人會過於武斷,忽略了除自閉症之外的其他可能性。事實上,有很多疾病表現上跟自閉症相當類似,就讓醫生在此為你一一剖析。
學前期的兒童:
受到嚴重心理社會剝奪的孩童,例如疏忽照顧和虐待等等,他們看上去可能跟自閉症的小朋友沒多大分別。他們對外界顯得無知無感,溝通發展也因為疏忽照顧而變得遲緩。跟自閉症孩童不同的地方是他們在社交上能維持一來一往,較少自我中心的行為。
智力障礙的孩童有時也會被錯誤診斷成自閉症患者患者。祇不過智力障礙的孩童不衹是在社交或者溝通方面能力欠奉,智能上其他的範疇的發展也比一般人來得緩慢。但要注意的是,很多自閉症患者同時有智力發展的問題。
除此之外,分離焦慮症和選擇保持緘默的患者因為長期懼怕跟人溝通,也容易被人誤認為自閉兒。但事實上,他們「非不能也實不為也」,跟比較熟絡的人溝通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年長一點的兒童:
年長一點的兒童比較容易分辨,祇不過有些精神疾患還是跟自閉症有點相像。
最典型的便是精神分裂。精神分裂患者經常出現負性症狀,包括寡言和欠缺情緒表達,這些都跟自閉症非常相像。但若果仔細問診,便會發現精神分裂患者在兒時的社交和溝通技巧根本沒有問題。
還有強迫症也跟自閉症很相像,但這衹限於自閉症孩童經常出現重複性動作這一項。強迫症兒童的強迫症狀有時會讓人很苦惱,造成不少社交問題,但他們的社交技巧實屬正常。
了解自閉症孩子多一點!自閉症孩子腦裏究竟怎樣想
有些家長怎樣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孩子總是跟別人不一樣,怎教怎學也學不會正常的社交技巧。是不是孩子太蠢,還是自己作為家長的做得不好?
事實上,孩子和家長都沒有錯。自閉症的孩子跟正常的孩子其實沒多大分別,衹是大家制式上有點不同,就像Windows和MacOS的分別。衹要我們能夠瞭解這些制式上的分別,便可以更加體諒自閉症孩子,讓他們更健康活潑的成長。
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
從嬰兒期開始,正常的小朋友便傾向從模仿之中學習。當他的看見大人用手指指向事物,他會模仿並慢慢明白得到這個動作背後的意思。自閉症小朋友也學習得到如此動作,但卻不是依靠模仿,而是依靠像電腦程式一般的指令,習得這個動作和背後的意思。
很多社交技巧和社會上的規則卻不能一板一眼的死記硬背。事實上,老師和家長也從來沒有像上課一般教孩子這些社交技巧。到了最後,自閉症孩子的社交技巧和溝通能力自然比一般小朋友差。
從模仿中學習也能讓小朋友學會詮釋別人的心意,從別人的角度去想事情,這就是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的由來。至於自閉症的小朋友,心智理論的發展自然比一般小朋友為差,長大後他們也會比一般人缺乏同理心。
刺激過度選擇(Stimulus overselectivity)
自閉症的小孩子,在接收資訊的時候,處理方式也跟一般小孩與別不同。他們多會集中在一項資訊,容易見樹不見林,這就是所謂的刺激過度選擇(Stimulus overselectivity)
祇不過,很多的社交技巧需要孩子同時接收多項資訊,例如孩子需要同時分析1個人說話的內容、聲調和表情,才能得知他的心意和想表達的事情。刺激過度選擇影響了他們對於社交和溝通的學習,能力自然比一般小孩為低。
什麼叫做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缺損?教你一個經典測試Sally-Ann test
上回提及,自閉症孩子較難從模仿中學習,也較難詮釋別人的心意,從別人的角度去想事情,從而發展出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
這聽起來說很是簡單,但精神科醫生或者心理學家怎能從對答之中得識孩子的心智理論完整,能夠從別人的角度去想事情呢?以下就向大家介紹1個經典測驗 —— Sally-Ann Test。
「
從前有兩個小女孩,同坐在一間房間之中,一個叫做莎莉一個叫做安妮。莎莉很喜歡一個小網球,對它甘之如殆,經常放在手上把玩。
莎莉要去洗手間小解,要是把小網球放進一個竹籃。可是安妮卻非常淘氣,趁著莎莉小解之時偷偷的把小網球吧放到一個紙盒之中。
那麼,當莎莉回來之時,莎莉究竟會從竹籃還是從紙盒之中去尋找自己的小網球?倘若你是安妮,你又認為莎莉會如何做?
」
最後的問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去猜莎莉在想什麼,我們稱之為First order theory of mind。第2部份艱深一點,是去猜安妮如何去猜莎莉的想法,我們稱之為Second order theory of mind。
根據研究,在4~5歲的幼童之中,85%都能準確判斷莎莉的想法。至於剩下的小朋友,出現自閉症的機會自然相對較高。懷疑孩子有自閉症的家長,也可以在家嘗試一下這一個Sally-Anne test!
孩子經常得罪人是不是自閉?醫生教你「白色謊言」小測試
有說童言無忌,但有些孩子說的話實在太過厲害,經常在不恰當的場合說不恰當的話,經常得罪人,經常讓人十分尷尬。有的時候,明明爸媽已多番教導,但他們仍然不能學好,這實在令人頭痛非常。
自閉症孩子社交技巧一般不太理想,這是因為他們的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缺乏發展,不能夠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事物。他們較難理解社會的潛在規矩,包括所謂的善意謊言(White lies)。
根據研究(Talwar et al., 2007)7成的學前兒童(3-5歲)已經懂得善意的謊言,高小的(9-11歲)即有大概8成半知道這個社會規矩。到了高小還不懂得箇中道理的,患上自閉症的機會當然不少。但是醫生和治療師又怎麼知道孩子是否懂得善意的謊言這個概念?且看看以下例子:
「小朋友,你有什麼食物不喜愛吃?」醫生通常會以這一句開頭。
「我不喜愛食朱古力。」
「哦,原來如此。」醫生點一點頭,然後拿出一個公仔。「這個是小明。他跟你一樣,不愛吃朱古力。」
小朋友點一點頭,開始投入情景。
「有一天他去探婆婆。他跟婆婆的關係很好,婆婆請了他吃一粒朱古力。小明吃了之後,連忙感謝婆婆,並表示自己很愛吃這粒朱古力。」
小朋友定睛地看著代表小明的卡通公仔。
「小明究竟有沒有說謊?他又為什麼要這樣說?」
懂得善意謊言的小朋友,自然知道正確答案。小明當然有在說謊,但卻是別有苦衷。不懂得善意謊言的小朋友答案五花八門,試過有小朋友喜愛豆腐,便回答「可能朱古力加上了豆腐吧」這可愛的答案。
小朋友常得罪人未必因為他們冇禮貌沒家教,卻可能是因為他們社交技巧不足,不懂得善意謊言這個概念。若果對小朋友是否出現自閉症有所懷疑,請儘快向專業人士求助。
Ref:
Talwar, V., Murphy, S. M., & Lee, K. (2007). White lie-telling in children for politeness purpo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31(1), 1–11. https://doi.org/10.1177/0165025406073530
自閉症是天才病?真正的天才病叫「學者症候群」
很多人都說,自閉症是天才病。我說這正確,卻同時又非常之不正確。
為什麼不正確?在自閉症患者之中,的確有非常優秀的人。祇不過相比起正常人來說,有更多的自閉症患者智力出現障礙。根據研究,大概有40~61%的自閉症患者出現智力問題,比常人的機率高出很多。
那又為什麼說是正確?這卻又要從自閉症的其中一項症狀說起。
自閉症患者的症狀相當狹窄和深入,而主題也是偏向可收集的事物(Collectibles),例如寵物小精靈、動植物、太空、恐龍、交通標記、巴士路線、地鐵路線等等。當說起他們喜歡的事物,自閉症的孩子往往表現得像一個小專家。
當然,年紀大的患者喜好也會隨著年紀而改變。有些喜愛數學,有些喜愛編程,有些喜愛文字。對比起同齡的其他孩子,他們的興趣雖然狹窄,但所花的時間卻往往比其他人多,最後的成果自然比其他人好。
醫生中學時也有一個同學,社交能力欠奉,溝通技巧不太好,班上沒幾個朋友,活脫脫就是一個自閉症的案例。衹是他特別喜愛數學和物理,在數學和物理奧林匹克之中屢獲殊榮,結果不用考高考便獲得大學破格取錄,成為一時佳話。
祇不過,相比起學者症候群患者,自閉症患者跟天才這兩個字距離卻是遙遠得多。
所謂學者症候群,就是指非常小的一部分有嚴重智力問題的人,同時間出現了無常人能及的技能。這現象在自閉症患者之中出現比較頻繁,據率大概由10分1到200分1左右。
正所謂上天為你關上一扇門,卻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學者症候群的病人腦袋裏的某部分出現缺損,需要由其他部分取代。而在這個取代的過程當中卻無意開發了新的技能,這些技能相當厲害,包括記憶、速算、繪畫和音樂等等,有些還可以計算日曆,轉眼間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是一個星期的星期幾。
懷疑孩子有自閉症?兒童自閉症類群測驗幫到你!
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是否有自閉症。在看醫生之前,完成以下問卷,電腦會自動計算分數,讓你有多一個參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