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精神科 - 焦慮症
總論
小朋友焦慮的核心通常在於逃避。逃避上學,逃避跟陌生人說話,逃避去某一處地方。他們害怕一般不會說,衹是行為會出現偏差,開始逃避某種行為和動作。
我的孩子什麼都怕!淺談兒童及青少年焦慮症的症狀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焦慮症其實相當普遍。衹是原來小孩子也會有焦慮,但他們未必說得出來。有時候焦慮會轉化成行為問題,家長不知還以為是小孩頑皮,殊不知那竟是焦慮症狀之一!
根據研究,每100個小孩子當中,大概有5%曾經出現焦慮症狀。衹是因為文化差異,事實上,國與國之間焦慮症的盛行率其實差距很大。5%這個數據衹能作參考,有時未必可作得准。
成年人的焦慮症不難診斷,因為他們大多能夠準確表達出心中所思所想,例如憂慮的情緒,反復的沉思默想和負面想法等等。祇不過,小朋友可不會這樣的表達自己。
小朋友焦慮的核心通常在於逃避。逃避上學,逃避跟陌生人說話,逃避去某一處地方。他們害怕一般不會說,衹是行為會出現偏差,開始逃避某種行為和動作。
他們也會表現得比平常害羞或者痛苦,這點熟悉的照顧者應該很容易觀察出來。他們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生理症狀,例如頭痛、頭暈、肚痛、心跳等等,讓父母以為他們生理上出現問題,衹是屢屢求醫無果。除此之外,失眠也是常見症狀之一。
小朋友患上焦慮症並不可怕,最怕是錯誤診斷,不能夠及時對症下藥。若懷疑小朋友出現焦慮症狀,請儘快帶他們向專業人士求助。
焦慮症原來也分門別類!我的孩子到底有多少種焦慮症?
對很多人而言,焦慮就衹是擔心害怕,沒有什麼其他意思。孩子患上焦慮症,有些家長也只懂得拍拍膊頭安慰一下,然後叫他們不要想太多。
事實上,焦慮症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焦慮性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在兒童及青少年患者當中,最常見的包括有恐懼症(Specific phobia)、分離焦慮性(Separation anxiety)、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和社交焦慮症(Social phobia)。
恐懼症的患者會對某種特別事物產生焦慮,常見的有如血、昆蟲、黑夜等等。分離焦慮症的患者會害怕跟自己的照顧者分開。廣泛性焦慮症的患者即使沒有外來的刺激,也容易出現各種焦慮的症狀。而社交焦慮症的患者則害怕社交,恐懼被拒絕被嘲弄所帶來的尷尬。
恐懼症和分離焦慮症通常出現在青春期之前,大概在初小的時候。而廣泛性焦慮症和社交焦慮症則多在青春期時病發。至於耳熟能詳的強迫症和驚恐症,則較常出現在比較年長的青少年和成人身上。
有趣的是,超過7成的兒童及青少年焦慮症患者都會患上多於一種焦慮症,而高達三成患者甚至會出現其他的情緒疾患。不少焦慮症患者甚至會有行為問題,讓醫生更加難以診斷。要對症下藥,醫療工作者在替病人診斷的時候務必小心細心。
焦慮會不會遺傳?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得焦慮症?焦慮症的成因和風險因素
跟其他精神病一樣,焦慮症都會有遺傳因素,緊張的媽媽孩子多會容易比其他孩子緊張。祇不過相比起其他精神病有如躁狂抑鬱症來說,焦慮症的遺傳性實在沒那麼的高。
正所謂3歲定80,孩子小時候所出現的某些性情上的特徵,也有機會增加長大後患上焦慮症的風險。根據研究,比較拘謹(inhibited)的學前兒童比一般學前兒童長大後出現焦慮症的風險高上2~4倍,拘謹的學前兒童有以下特徵:
-
害怕接受新事物
-
拒絕探索新環境
-
較少微笑
-
較少談話
-
較少眼神接觸
-
與照顧者過分親近,形影不離
-
慢熱
但即使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拘謹,其實也不用太過擔心,這並不代表孩子必定會患上焦慮症。因為焦慮症還有其他的風險因素,包括:
-
家長的過分保護
-
家長太過干涉孩子的生活
-
家裡充斥著負面的氛圍
-
家庭暴力、疏忽照顧或虐待
-
生命中突然其來的打擊
-
偏向負面的思考模式
焦慮症的成因恒河沙數,但導致焦慮的永遠不會祇有一個原因。一旦發現孩子有焦慮症狀,儘快尋找專業人士協助,找出形成焦慮症的原因,儘快對孩子作出治療才是最好的方法。
焦慮症不用藥該怎麼治療?醫生教你三個在家也可以用的方法!
1. 全身放鬆練習
這練習誰都能做。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靜靜的坐下來,閉上眼睛,然後慢慢收緊身上的每一寸肌肉,再每一寸的晚晚放鬆。從面部的開始,然後到頸部,到肩部,手臂,胸部,腹部,腿部。每一個部位收緊數秒,然後再慢慢放鬆,焦慮的情緒也慢慢可以得到舒緩。
2. 停一停想一想
預先制定一張工作紙,上面有孩子的相片,再用水筆畫上箭嘴,指向相片中的眼睛、鼻子、耳朵和皮膚。把工作紙先複印幾份以作不時之需。
每當孩子焦慮的時候便把工作紙拿出來,叫他在每一個箭嘴之上好好填寫。這一刻你能夠看見些什麼?寫上三個例子。這一刻你嗅到些什麼?寫上三個例子。聽到什麼和感受到些什麼,又再寫上三個例子。
這練習能夠訓練孩子活在當下,分散孩子的憂慮。以後每當他們緊張的時候,即使沒有工作紙,也能夠好好運用這個辦法舒緩壓力。
3. 分享心事玩偶
孩子未必會經常跟大人分享心事,但有些時候,對住自己喜愛的毛公仔卻會暢所欲言。
我們可以跟焦慮的孩子共同製作分享心事玩偶,親自製作可以加深孩子和玩偶的依附關係。製作成功之後,每當孩子感到焦慮,孩子便可以經布偶分享心事,並把心事寫上字條,再釘上布偶的手上身上,形象化的讓布偶分擔自己的苦惱。
懷疑孩子有焦慮症?GAD-7問卷幫到你!
我們可能會擔心孩子是否有焦慮症。在看醫生之前,讓孩子完成以下問卷,電腦會自動計算分數,讓你有多一個參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