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精神科 - 焦慮症
創傷壓力症候群
跟照顧者分離,不少孩童也會感到焦慮,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有分離焦慮症,不代表他們有心理疾患。帶他們去看醫生之前,要先弄清楚分離焦慮和分離焦慮症的分別哦。
受創傷先知道要堅強?不!醫生跟你探討創傷對兒童精神的各種影響
有些小孩要在創傷中成長,這正確也不正確,答案視乎創傷的程度而言。適當的挑戰可以令孩子不屈不撓,但若果創傷傷害嚴重,孩子可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精神後遺。
在醫學的層面上看,創傷(Trauma)可不能隨便定義。創傷必須突如其來,會威脅到受害者的身體或生命安全,和超出受害人日常生活的經驗。常見的例子有如災難、車禍、性侵犯、肢體虐待等等。
創傷對人的精神狀態會隨著時間產生不同的影響。在創傷事件發生之後的數分鐘至數小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創傷前後反應(Peritraumatic Reaction)。他們會出現焦慮、恐懼和無助的症狀,有些人還會有離解症狀,包括人格離解、現實離解、時間扭曲、和混亂得像自動導航一樣。這些症狀的出現會增加往後患上創傷壓力症候群的機會。
在創傷事件發生後的數天之內,有些患者會出現創傷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這些反應跟創傷前後反應差不多,衹是症狀時間會長1點,但一般在一個月內便會逐漸減輕。衹是與若果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患者便可能患上創傷壓力症候群(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PTSD跟創傷壓力反應不同,大多需要適當治療才可避免症狀惡化和後遺症的產生。醫療工作者詢問PTSD患者病況之時也必須小心,要儘量避免引導性問題和以輕鬆或遊戲形式處理兒童創傷個案。
除了PTSD之外,創傷的受害者還有機會出現其他的精神疾病,例如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離解症、思覺失調和濫用藥物等等。照顧者千萬不要自行診斷,萬一孩子遭遇創傷,必須在可行的情況下儘快帶孩子求醫。
懷疑兒童受虐怎麼辦?虐兒個案入院治療流程分析
肢體虐待或者性虐待都是創傷的一種。作為兒童的照顧者或師長,一旦發現兒童懷疑受虐,立刻可以做的事不多,而最重要的當然是儘快帶兒童就醫。
儘快就醫有兩個好處。第一、任何方式的創傷也可能會對病人的身體或心理造成長遠的影響,讓兒童儘快得到妥善的治療當然有利無害。第二、兒童受虐的證據多會隨著時間消退,入院可以讓醫生儘快作詳細記錄,以作保障受害人之用。
送過受害兒童進急症室之後,兒童一般會先被送往兒科病房,讓兒科醫生作詳細的身體檢查。兒科醫生會徵詢精神科醫生、社工和臨床心理學家的意見,也會視乎情況決定是否報警。若果兒科醫生決定報警,受害人可能需要在臨床心理學家的引導之下錄取口供。
所有虐待兒童個案也需要開會(Multi-disciplinary meeting),與會者包括兒科醫生、精神科醫生、社工、甚至乎是學校老師和警察。在會議之中,與會者需要決定個案是否屬於兒童虐待或疏忽照顧和提供有關兒童未來的社福建議,以減低未來兒童受害的風險。
兒童是最需要受保護的一群。雖然現今虐兒個案不需強制呈報,但千萬不要怕麻煩怕其他後果而延誤送院醫治。衷心希望每一個兒童也能在健康和快樂的環境之下成長!
PTSD的風險因素大檢閱!孩子遭遇創傷後家長應該怎樣做?
很多孩子都有遭遇過創傷,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最後都會患上PTSD。根據研究,大概20%的孩子在創傷以後會出現創傷壓力症候群。如果沒有及時醫治,症狀還可能演變成複雜性創傷壓力症候群。
創傷越大,出現PTSD的機會自然會越高,尤其當受害人感覺到生命受威脅。除此之外,若果受害人在創傷事件發生之後的數分鐘至數小時出現創傷前後反應(Peritraumatic Reaction),包括焦慮、恐懼、無助和離解的症狀,往後出現PTSD的機會也會增加。
創傷後的支持和鼓勵也非常重要。若果受害者缺乏支持、在創傷後與社會隔絕、或者與家人關係欠佳,PTSD出現的風險自然會提高。創傷後過分壓抑,或者故意分散注意力,也是其中一個風險因素。
其他風險因素也包括:創傷前患者有其他精神疾病、女性、邊緣智力或以下、低社會經濟環境、自信低下等等。
家長或照顧者若果懷疑兒童遭遇創傷經歷必須冷靜處理,頭廿四小時最為關鍵。照顧者需要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並提供必須的醫療援助。適當的支持和鼓勵非常重要,但千萬不要嚴刑逼供,要孩童在自己面前一五一十把創傷經歷說出來。有些照顧者見孩童如此焦慮緊張,會私下提供鎮靜劑,這卻是萬萬不可,有機會增加往後受害人患上PTSD的風險。
如何支援創傷受害兒童?三個小遊戲讓兒童打開心窗
面對懷疑創傷的受害兒童,千萬不要嚴刑逼供,要孩童在自己面前一五一十把創傷經歷說出來。祇不過,適當的支持和鼓勵也相當重要。照顧者在情況許可底下(例如已經成功入院,見過兒科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可以嘗試以下三個小把戲,在輕鬆的環境中為孩童提供支援。
1. 心事玩偶
環境許可下,照顧者可以跟受害兒童共同製作心事玩偶。祇不過有時候孩童已在醫院,所需物料未必充足,照顧者或治療師可能需要應用病房的賸餘醫療物料作為製作材料。
病房的雪條棍可以作為玩偶的驅幹,棉花可以作為玩偶的頭髮,紙巾可以作為玩偶的衣服。運用一點創意,在惡劣的環境也能製作心事玩偶,讓受害孩童打開心扉,減少抑壓和逃避所帶來的傷害和後遺。
2. 願望樹
無論目前的環境如何惡劣,人要繼續支撐下去就必須要有希望。我們可以跟孩童共同繪製願望樹,再讓孩童在樹上寫上願望,例如出院見朋友、見父母、吃最喜愛的食物等等,這些都能令孩童得到所需的心理支援。
3. 案發現場信封
照顧者或治療師也可以跟孩童共同繪畫案發現場信封。孩童需要在純白色信封之上繪畫上案發現場的外形,這可以形象化地讓孩童回顧創傷歷程,更能讓他們打開心扉。孩童不需要即時開口,在照顧者離開以後,可以慢慢把心事寫上白紙,然後放進信封之內,讓孩童不用在大人壓力底下抒發情緒。